9月22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明确表态,私募基金风险整治已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截至9月19日,今年以来超800家私募注销登记,其中主动注销登记的管理人数量占比超过50%。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私募注销登记数量超1200家,但主动注销登记的占比不足35%。
“协会注销”和“主动注销”成为主要原因。具体而言,“主动注销”“协会注销”“12个月无在管注销”以及“依公告注销”四种类型注销登记数量分别为449家、332家、67家和3家。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数据来看,私募业“劣币出清”曾以协会注销登记为主。中基协数据显示,去年同期协会注销登记数量为705家,主动注销登记为406家。但是,今年以来主动注销登记数量显著超过协会注销登记数量。
9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了证监会在“十四五”期间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方面的有关工作。
吴清指出,过去五年,资本市场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外部输入的风险挑战可以说是风高浪急,国内部分领域的风险也“水落石出”,资本市场作为各类风险的交汇地和敏感带,往往首当其冲。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加快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安全”打头,凸显了防风险、强监管的重要性。证监会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监管防线,严守风险底线。
其中在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方面,据吴清介绍,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有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关闭金交所、伪金交所成效明显,应当关闭的27家金交所已经全部取消资质,排查出上百家伪金交所已经全部得到清理。
2025年6月16日,中基协发布了一则关于督促提醒私募管理人合规运作的通知。
各私募基金管理人: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备案办法》)《私募基金管理)登记1-3号指引》《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第1-3号》等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私募基金备案、信息变更和报送等事项应满足相关要求。《登记备案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备案基的私募基金相关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按规则及时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履行变更手续。《登记备案办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持续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和协会规定的相关要求。
请管理人开展自查自纠,如发现AMBERS系统填报内容与工商登记信息不一致的、专职员工少于5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存在缺位的、基金发生重大事项变更和清算未及时报送的,请管理人按照《登记备案办法》要求及时整改。
如后续仍不符合相关规定且未按要求进行整改,协会将根据《登记备案办法》第六十七条、六十九条、第七十三条规定,视情节严重程度,采取公示、书面警示、要求限期改正、公开谴责、暂停办理备案、限制相关业务活动以及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等自律管理或纪律处分措施。
如无展业计划,请在全部基金产品清算后及时主动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